人間通訊社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星雲大師全集
首頁 > 生活休閒 > 醫療保健> 高齡護理新觀念 維也納座談會耳目一新

醫療保健

字級

高齡護理新觀念 維也納座談會耳目一新

【人間社 行提 奥地利維也納報導】 2024-03-11
國際佛光會維也納協會於3月9日邀請旅奥華人鄧允真以「高齡居家護理新觀念」為題,在維也納佛光山的五觀堂舉辦了一場有關高齡護理的健康講座,吸引了近40位的中老年齡層的華人朋友到場聆聽。

小小年紀就從台灣來到奧地利求學的鄧允真一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最近幾年則致力於「高齡教育」研究的碩士課程,尤其是在「高齡居家護理」方面除了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之外,還有實際參與高齡居家輔導的豐富經驗,所以對這個題目的內容,諸如護理新世代新觀念、家屬護理正確的方向與奧地利護理資源等資訊,信手拈來,娓娓敍述,分享大眾。

首先鄧允真讓大家思考自己未來的養老生活的願景是選擇延長壽命還是選擇生活品質?當然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選擇後者。接下來要大家思考,如果自己是需要被照顧的患者時,最想要的是甚麼?答案包括是希望有好的生活品質,尤其是希望受到尊重,因為不管是失智或是癱瘓的患者,他們只是喪失了一些社會生活的群體習慣,但是做為一個人的尊嚴仍是需要受到維護的。

有關人老了以後是選擇進養老院還是居家看護,鄧允真表示,奧地利政府一直是推動居家護理,而不是進養老院,除了是費用問題外,因為養老院的費用是居家護理的一倍,政府希望以最少的社會負擔來維持整個系統;而另一方面,在養老院為了減少麻煩,患者被照顧或管理的太多了,而很容易就喪失了生活能力。相對的,居家看護的患者會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而活出更好的生活品質。鄧允真說,老人就如同小孩,都需要有學習的機會,並舉個吃飯的例子說,就算是10湯匙的飯只有2湯匙真正進入嘴巴裡,其他的都掉滿地,也不能剝奪患者學習自己進食的權利,這就有別於傳統上由別人餵食的觀念。

鄧允真也表示,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養老是群體,而不是只有一個人的事情,尤其是奧地利的居家護理有健全的系統,它是群體分攤工作,有「醫師助理」負責規劃上醫院、看醫生等的安排,「家政」則負責採買生活用品、體力活或洗澡等工作,還有專門為患者做財務分配管理的人員等等,透過社會局、紅十字會和Caritas等合作機構的幫助,都可以得到完善的規劃,享受到政府的居家護理的權益。她舉出一個親自參與輔導的個案,一位被她稱為「多瑙河畔的公主」90多歲的癱瘓老人,雖然長期臥病在床,但是透過政府完善的居家看護,每天快快樂樂的過日子,跟看護人員有說有笑,也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尊嚴。

最後鄧允真表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決定高齡的生活品質,從現在開始就可以慢慢規劃,當然,跟病理有關的就交給醫護人員,而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層面。相對於佛法中的「修行」,對高齡者的修行就是如何照顧自己,看好自己如何在行為上,如在運動、吃飯、社交與學習上控制得宜,各種生活細節能獨立完成,有這些修行,就不用擔心老了怎麼辦。而對於政府的各種權益,雖說也是自己繳稅得來的,但是我們的觀念應該是,如果我們用不上的話,就是我們的福氣,以這種心態來鼓勵自己。

鄧允真這場講座的分享,讓在場大眾感到耳目一新,覺得對自己未來的高齡生涯有了新的認識與希望,原來老了可以不去養老院,而是可以繼續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得到妥善的居家照顧,安心渡日。

維也納佛光山覺衍法師最後結語時表示,非常感謝鄧允真這場別開生面的演講,開闢大家對於養老的新思維,也鼓勵在場大眾寜可活出生活的品質,未必要求有多長壽,但是要活就要動,所以運動是很重要的,而在家裡拜佛就是一個很好的運動,可以得到身心靈全方位的利益。法師也表示,希望能持續舉辦這類講座,做更深層次的探討,讓這裡的中老年華人對養老問題有更多的認知與安心。
12345678910第1 / 36頁
追蹤我們